发布时间:2025-10-15 18:03:17    次浏览
■本报记者周子勋在过去的一年,中国经济增速是7.4%,世界媒体对此做了很多渲染,很多人表示悲观,说这是中国经济25年来表现最差的一年。不过,对于这一判断,参加3月21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年会经济峰会分会场之“中国经济增长十年展望”的声名显赫的外方经济界人士予以纠正。针对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势,这些发言者——瑞银集团首席执行官安思杰、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史蒂芬·罗奇、美国纽约大学教授、鲁比尼全球经济研究院(RGE)主席鲁里埃尔·鲁比尼、力拓集团首席执行官山姆·威尔士——表示,今后10年中国的经济增速可能会放缓,但不要感到惊慌,理由很简单,经济体非常庞大的中国能够稳步发展。庞大的经济体支撑中国稳步增长“如果说日本宣布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是12%的话,我相信所有的人都会狂喜,但中国哪怕6%这样的一个增速所创造的增量就相当于日本12%的增长,这样的消息却被作为负面的消息进行报道。”对于中国经济的悲观报道,山姆·威尔士直截了当地表达了不满。他指出,中国经济及其各个产业的增速的确是在放缓,但还是在增长,增速的放缓仍然是在创造巨大的经济增量,从绝对值来看,需求仍然是非常强大的。毕竟中国是一个10万亿美元的经济体,即使只有6%的增长,所创造的经济增量也相当于日本5万亿美元的经济体实现12%的增长所创造的经济增量,因此所创造的经济增量6%的增长所带来的经济活动也是相当庞大的。“我们不会惊慌中国增速放缓。”山姆·威尔士说。安思杰也表达了与山姆·威尔士类似的观点。“今后10年中国的经济增速可能会放缓,但增速放缓并不意味着真的很慢,中国这样大型的经济体,如此增速是难能可贵的,中国的消费者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消费者群体,中国很快也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安思杰说。他预测,中国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会在10年内实现。安思杰说,“有三个数字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至关重要——221、750万、4400亿。221是中国城市的数量,这些城市在2015年会打造庞大的基础设施,会让新的中产阶级需求得到满足;750万是中国每年大学毕业的学生人数,这些人才是明天财富的创造者;4400亿是中国消费者在网上的购物花费,这是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而且这样一个市场在5年之内会达到1万亿的市场规模。这些表明了中国的前景。”更应该关注增长的质量“中国的增长率会下降,而且可能会更接近于6.2%左右,在未来10年当中可能会达到5.4%或者是更低。”尽管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速估值相对较低,但鲁里埃尔·鲁比尼还是觉得与其关注增速的具体数字还不如关注中国增长的质量。 他给出了三个方面的建议:第一是增长的质量而不是数量,中国的经济增长伴随着环境的恶化、空气质量的恶化、水质量的恶化以及食品安全的严重问题,因此中国需要思考经济增长的质量而不是数量;第二是中国从资本、劳动力密集型的增长模式转变为依托服务业增长,要维持充分的就业其实是可以通过发展服务业创造就业机会,也就是实现劳动密集型的增长模式,这是中国政府应该考虑的;第三是增长的包容性。对于中国政府的努力,这些声名显赫的人士予以肯定。安思杰说,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有政策的改革支持增长,在价格管制方面有所放松,比如公用事业和服务行业有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在参与,国有企业在有所退出,而且混合所有制也在稳步发展。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养老金和医疗改革的推动也在稳步前进。经济转型需要花大力气去实现斯蒂芬·罗奇把他所理解的中国的经济新常态称之为“下一个中国”,它由消费引导、以服务为导向。这位知名的经济学家认为,随着经济结构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对任何经济体来说它的增长率都会下降。从第三产业或者服务业的发展趋势来看,现在它已经是中国最大的经济支柱,去年达到GDP的48%,已经超出了预期。“但在实现经济新常态的过程中,这只是刚刚开始,我们预计,这一比例在2015年会达到GDP的60%,或者说在2035年将达到70%。”斯蒂芬·罗奇据此认为,“中国最终会进入新常态,但现在就说中国进入新常态可能为时过早。因为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困难的转型和过渡,这种经济转型在未来10年需要花大力气去实现。”基于转型的困难,斯蒂芬·罗奇表达了他的担忧。“如果把今天的经济称为新常态可能有一点过于乐观了,甚至有一点点自满,这恰恰是让我感到担忧的。”他说。山姆·威尔士期待,“中国的经济正在进行转型也会变得更加稳定和可持续,我们关注中国经济转型的成功。”